鸡腿菇怎么养出来的,鸡腿菇炖鸡如何做
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如何做菜好吃、菜谱大全、美食小吃、烹饪技巧、健康饮食等信息,教你做美味佳肴!
有机鸡腿菇栽培技术
野生鸡腿菇的自然生长温度在10~24℃之间,春季3~6月、秋季9~11月出菇。若采用塑料大棚栽培,从10月至来年3月均能播种,从11月至来年的6月均能出菇,每年可生产2次。
建造菇棚 荒地、林阴下均可作为建菇棚的场地,菇棚的建造与蔬菜大棚一样,也可利用闲置的冬暖式蔬菜大棚,每500千克干料需菇棚面积30平方米。
生产过程 备料→培养料建堆发酵→装袋播种→发菌管理→铺床覆土→出菇管理→采收。
配制培养料 准备玉米芯1000千克,麸皮100千克,豆饼30千克,石灰30千克,磷矿粉30千克,石膏20千克。将培养料先干拌,再湿拌,拌料前将玉米芯粉碎,预湿后将培养料分层建堆,使含水量达到70%。
发酵 将培养料预湿后,建成宽1.5米,高0.6米,长度不宴猛限的料堆。每天翻堆1次,翻堆前可向堆表面喷少量水,喷水量以保证无干料为宜。翻堆时将堆中心的料翻到表层,将表层和底层的料翻到堆中心。料堆从第2天温度可升到60~80℃,发酵期一般为5~10天,发酵成功的料有大量白色放线菌,无酸味和氨味,深棕色,扒段有发酵料的甜香味。
装袋播种 每袋装5层菌种4层料,先装1层料,然后装1层菌种。将菌种掰成核桃大小的块,尽量不要把菌种掰碎。就这样1层料1层菌种装起来,然后用大头针封口。装袋要注意松紧度适宜,菌袋两头封口后,用直径3厘米的木棒在两头各打1个孔。
发菌期管理 10月份以前,菇棚内温度较高,这时的菌袋靠地面排放1层,袋与袋之间留3厘米的空隙,发菌可在菇棚内进行。10月份以后,在地面上排3层,12月份以后排4~5层,形成菌墙,行与行之间留10厘米宽的空隙,菌墙上面盖10~20厘米厚的麦秸。菌袋中插几支温度计,每天早、晚各记录1次温度。发菌期袋内温度控制在20~30℃,若温度高于35℃就有烧菌的危险,达到40℃时持续2小时菌丝就会全部被烧死。可利用揭盖塑料薄膜和调节通风口的方法控制菌袋温度。
菌袋覆土 装袋后2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袋。根据鸡腿菇不沾土不出菇的习性,菌丝长满袋后3~5天即可脱袋覆土。覆土前,先给菇棚的地面浇透水,然后下挖15厘米,将发好菌晌此桥的菌袋脱去塑料袋,竖排在挖好的畦内。如菌袋过长,可从中间切开。畦宽1.5米,长度不限,随排随向间隙中填土,最后上面盖2~3厘米厚的覆土,土的湿度掌握在用手握成团,触之即散为宜。覆土时加2%的石灰,覆土后盖上地膜,温度保持在14~25℃,经过15天的培养即出菇现蕾。
出菇管理 菌丝发育进入生殖生长阶段,管理上以调温、增湿、通风为主,并给予适量光照。出菇温度控制在12~22℃为宜,每天洒水通风,保持菇棚空气相对湿度在85%~95%之间,并保证空气清新,促使菌丝扭结并形成菇蕾,一般子实体成熟需7~12天时间。
采收 当子实体菌盖边缘菌环刚开始松动,尚紧包菌柄时就要及时采收。采收时,用手握住菌柄下部,轻轻旋转即可拔起。采收后整理料面,清除菇根,喷1次重水,盖上薄膜,培养10~15天即可出第2茬菇,第2茬菇管理与第1茬相同,每个栽培周期出菇5~6茬。
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,又名毛头鬼伞,属真菌门、担子菌亚门、层菌纲、伞菌目、鬼伞科、鬼伞属。鸡腿菇肉质细嫩、鲜美可口。它还有药用价值,中医认为其味甘滑性平,有益脾胃,清心安神,经常食用有助消化,增加食欲和治疗痔疮的作用。鸡腿菇能利用其它食用菌的废料栽培,且易栽培、产量高,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推广,美国、荷兰、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日本也相继栽培成功,鲜菇、干菇、盐水菇、罐头菇均深受欢迎。下面将鸡腿菇栽培技术介绍如下:
*
1、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
鸡腿菇是一种适应能力极强的土携樱生菌、草腐菌、粪生菌。
1.1 营养 鸡腿菇能够利用相当广的碳源、木糖、葡萄糖、半乳糖、麦牙糖、棉籽糖、甘露糖、淀粉、纤维素、石腊都能利用,因此,秸秆(稻、麦、玉米)、棉籽壳、木屑以及食用菌栽培废料中的碳源都可被鸡腿菇利用。蛋白胨和酵母粉(自溶物)是鸡腿菇最好的氮源;鸡腿菇能利用各种铵盐和销态氨,但无机氮和尿素都不是最适的氮源,因此,麦粉、玉米粉、畜类都可作为栽培鸡腿菇氮的来源,在堆制培养料时,添加适量的尿素、硫氨等无机氮可加快培养料发酵和增加氮源是有利的。
1.2 温度 鸡腿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3-35℃之间,最适生长温度中岩在22-28℃之间。鸡腿菇菌丝的抗寒能力相当强,冬季零下30℃时,土中的鸡腿菇菌丝依然可以存活。温度低菌丝生长缓慢,呈稀、细、绒毛状。温度高菌丝生长快,绒毛状气生菌丝发达,基内菌丝变稀,35℃以上菌丝发生自溶现象,鸡腿菇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在8-30℃,最适生长温度在12-18℃。温度低,子实体生长慢,个头大结实,形状象鸡腿,品质优良,贮存期长。温度高生长快,菌柄伸长,菌盖变小变薄,品质降低,极易开伞自溶。
1.3 湿度 鸡腿菇培养料含水量以60%-70%为宜。发菌期间空气相对湿度80%左右。子实体发生时,空气相对湿度85-90%,低于60%菌盖表面鳞片反卷,湿度90%以上,菌盖易得斑点病。
1.4 光线 鸡腿菇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线,菇蕾分化子实体发育长大需要500-1000勒克斯的光照。
1.5 空气 鸡腿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都需要新鲜空气。
1.6 酸钙度 鸡腿菇菌丝能在PH值2-10的培养基中生长,以PH值7为最适。
1.7 其他 鸡腿菇子实形成,需要覆土及微生物代谢产物等刺激。
2、栽培季节
上海地区秋季和春季均可栽培,秋季栽培,一般需6-8月制种,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出菇。春季栽培,一般在11月至明年2月制种(需适当加温发菌)4-6月出菇。
3、菌种制作工艺
3.1 一级种(原种卖隐御)制作 鸡腿菇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。即马铃薯200克,葡萄糖20克,琼脂20克,水1000毫升。在恒温箱中,在25℃条件下菌丝在7-13天内可长满斜面。
3.2 二级(母种)种、三级(栽培种)制种作 采用棉籽壳、杂木屑、谷粒、麦粒均可制作鸡腿菇二级、三级菌种。各种培养基配方如下:
①棉籽壳(发酵)90%,玉米粉8%,尿素0.5%,石灰1.5%。
②棉籽壳(发酵)79%,牛粪河泥粉20%,石灰1%。
③棉籽壳(发酵)88%,麦皮11%,石灰1%。
④麦粒96%,碳酸钙4%。
⑤谷粒96%,碳酸钙4%。
以上制作的二级和三级种用于菌种翻接或床栽面上撒播。
培养基含水量均控制在60%左右。灭菌常压或高压(1.5kg/cm2-2kg/cm2)。接种后,如置于24-26℃的培养室,则经35天左右菌丝可以满瓶(750ml)。
4、栽培工艺
4.1熟料袋栽 将培养好的栽培种,分别脱袋横放于地上,袋与袋间隔10cm左右,菌种袋与袋之间的间隙,用食用菌栽培后的废料填塞然后上覆3-4cm厚的土层。
4.1.1熟料袋栽的菌种配方:①棉籽壳(发酵)90%,玉米粉8%,尿素0.5%,石灰1.5%;②棉籽壳(发酵)88%,麦皮11%,石灰1%;③食用菌废料45%,棉籽壳(发酵)45%,玉米粉9%,石灰1%。以上菌种可用17×33cm的塑料袋制作,其它生产工艺如常规。
4.2生料袋栽 培养料经堆制发酵,然后装袋(17×33cm)接种,菌丝满袋后埋土出菇,菌种埋土时,菌种袋与袋之间的间隙用泥土填塞,再在袋面上覆3cm厚左右土。
4.2.1生料袋栽的菌种配方 ①平菇废料45%,棉籽壳38%,麦皮15%,尿素0.5%,石灰1.5%;②平菇废料50%,棉籽壳38%,玉米粉10%,尿素0.5%,石灰1.5%;③棉籽壳90%,玉米粉8%,尿素0.5%,石灰1.5%。
4.2.2培养料处理 以上①-③配方的培养料充分预湿后堆制发酵,料堆温度在60℃后维持12-24小时,然后翻堆,共翻三次堆。要求料有酱香味,发酵后培养料含水量在55-60%,料温在28℃以下,用17×33cm薄膜塑料袋,底部先放一层菌种,装料至一半时放第二层菌种,装满后再放第三层菌种,用种量为培养料干重的10%。每袋料的干重在0.40元斤,袋口用绳扎成活结,然后用针在菌种层各扎10-20个微孔,菌种竖放于地上。
4.3堆料床栽 将配制好的培养料堆制发酵(方法如同制备蘑菇培养料),然后平铺于地或床面,培养料厚度在15-20cm,鸡腿菇菌种撒播在料面上,播种15-20天菌丝可长满培养料,此时可覆土,覆土厚度为3-4cm,出菇管理如同蘑菇。
4.3.1堆料床栽的培养料配方 稻草1750kg,鸡粪500kg(牛粪1000kg),尿素15kg,硫酸钙15kg,过磷酸钙40kg,石膏75kg,菜饼125kg,石灰50kg。
5、采收
鸡腿菇子实体成熟的速度快,必须在菇蕾期,菌环尚未松动,钟形菌盖上出现反卷毛状鲜片时采收。当菌环松动或脱离菌柄时采收,则菌褶会自溶流出黑褐色的孢子液而完全失去商品价值。
鸡腿菇,又名毛头鬼伞,是一种典型巧早的腐生菌、土生菌。鸡腿菇通体洁白,肉质肥嫩、细腻 ,药用价值较高,可有效治疗痔疮,戚世还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成分,是一种开发潜力高的食高宽肢用菌新品种。
wwW.xueZuOcai.cOm学做菜美食网,收录鲁菜、川菜、苏菜、粤菜、浙菜、闽菜、湘菜、徽菜等菜系家常菜谱、西餐做法及各地美食小吃,美食攻略,早餐、午餐、晚餐食材选配做菜方法。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联系电话:178988720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