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» 餐饮文化» 小便浑浊是什么原因有异味,小便浑浊是什么原因

小便浑浊是什么原因有异味,小便浑浊是什么原因

2024-01-04 08:56:00
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如何做菜好吃、菜谱大全、美食小吃、烹饪技巧、健康饮食等信息,教你做美味佳肴!正常人的尿液呈淡黄色或无色,且一般是透明的。如果尿液很混浊且持续时间较长,预示着尿路系统可能存在某些疾病。尿液混浊是什么原因?如果是在喝水少的情况下偶尔出现的混浊,那么很可能是生理性的,因为尿液里溶解了很多溶质,如果浓度高了可

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如何做菜好吃、菜谱大全、美食小吃、烹饪技巧、健康饮食等信息,教你做美味佳肴!

正常人的尿液呈淡黄色或无色,且一般是透明的。如果尿液很混浊且持续时间较长,预示着尿路系统可能存在某些疾病。

尿液混浊是什么原因?如果是在喝水少的情况下偶尔出现的混浊,那么很可能是生理性的,因为尿液里溶解了很多溶质,如果浓度高了可能会析出结晶,表现为尿液混浊,这种情况通过多喝水多排尿就能得到缓解。

如果喝水不少,同时还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或者腰痛发热等症状,那么我觉得还是要考虑尿路感染,如肾盂肾炎、膀胱炎以及男性的前列腺炎。尿路感染时磷酸盐容易沉积,白细胞升高也容易引起絮状物。另外乳糜尿也可以引起尿液混浊。

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!喜欢就点个赞吧!

尿液混浊,即尿液不澄清,指由尿道流出混浊尿液,或流出尿液当时不混浊,停放一定时间后便出现明显混浊沉淀,这里指以小便混浊不清而溲时并无尿道淋沥涩痛为主要特征的疾患。

就临床资料分析,尿浊有以下特点:

*

①生病年龄不限:青少年、中老年均可出现。②病程不限:时间可长可短,亦有未经治疗,亦会自行消失,亦有延续至数年不等。③病程长者常有器质性病变倾向。④本病经及时治疗,一般能获愈,预后良好。

中医将白浊、赤白浊、溺浊、溺白、精浊、便浊等病名皆属于浊证的范围。尿浊相当于中医的尿白,又称溺浊,也属于浊证范畴。病变部位主要在下焦之肾和膀胱,常见证型有肾脾亏虚,湿浊下流,热结下焦,食积内停等证。临床上初起以实证为多,以湿热为主,病久以脾肾亏虚为主。经过治疗,大多数皆能获效,预后良好。

病因病机

本病多由脾肾亏虚,湿浊下流所致。

1.湿浊下流

多由过食肥甘,中焦酿湿生热,下渗膀胱,或病后湿热余邪未清,蕴结下焦,清浊不分,而成尿浊;饮食不节,或劳倦,思虑太过,损伤脾气,脾失健运,而成尿浊;如再恣食肥厚,或劳欲过度,又使尿浊加重,或引起复发。

2.热结下焦

这里下焦主要指膀胱或小肠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云:“诸转反戾,水液浑浊,皆属于热。”水液混浊包括尿液混浊,王冰注:“水液,小便也。”湿热内蕴膀胱,气化不利,清浊相混,产生尿浊;若湿热灼络,络损血溢,则尿浊夹血;心火过旺,心阴不足,移热小肠,尿下黄赤混浊。此外,还有嗜肥酗酒,暴怒抑郁,肝胆湿热内生,流注下焦而成尿浊者;暑天湿热,气机阻滞,浊气下流而致小便混浊者。《丹溪心法》赤白浊篇指出:“赤浊是心虚有热,因思虑得之。白浊肾虚有寒,过于淫欲而得之。”提示浊证有寒热之别。明·戴思恭著《证治要诀》称:“无他热证,纵虽赤浊,不可以赤为热,只宜以治白浊施之。”说明赤浊不一定都属于热。

3.食积内停

小儿素体柔弱,加之后天失调,或感冒风寒,脾运失健,食积内停,尿色乳白。

4.肾脾亏虚

《士材三书》说:“脾遗热于肾,则赤白从溲而下,此浊之源流也。”病延日久,或劳欲过度,或年老体弱,肾元亏虚,固摄无权,则脂液下流,而成尿浊;若肾阴亏损,虚火伤络,可见赤浊。脾虚,中气下陷,则谷气精微下流,而成尿浊;若脾不统血,也可形成尿浊夹血。

总之,本症的病因病机,诚如清代《证治汇补》在分析便浊时指出“浊分气血,浊分虚实,浊分精溺。”初起以湿热积滞为多,属实,病久则脾肾虚亏,属虚实兼杂。

诊断与鉴别诊断

尿液混浊,即指尿不澄清。

具体来说,有以下情况:①尿液混浊不清。②尿液色黄而乳白,但移时即形成沉淀而混浊。或初尿不混,留置稍长,沉淀呈积粉样者亦属本病。③小儿尿液呈乳白色,尿常规中有大量盐类结晶。④尿常规脓细胞在10个以内,乳糜试验阴性,尿培养无细菌生长。

凡是符合一项或一项以上者,即可诊断。

(1)尿液混浊称为尿浊,一般尿时无明显疼痛感,男女皆可发生,有明显的感染者不在此列。

(2)目前均采用尿浊和精浊两大类的分类方法,每类中又分为赤浊和白浊。尿浊从颜色上区别:尿浊而色白如米泔浆者为“白浊”,溺色混浊而带赤者,称为“赤浊”,二者兼有合称“赤白浊”。赤浊的实质是赤白浊,即在白浊的基础上,由于心火、痰火、肾中相火偏旺,使白浊症状加重或迫血妄行而成赤浊。

(3)男子尿窍与精窍同一开口,如经常流出少量混浊精液或败精者称精浊,病变部位在精室。如《医宗必读》所指“赤白浊”,“浊病即精病,非溺病也。精者血之所化,浊去太多,精化不及,赤未变白,故成赤浊,此虚之甚也。所以少年天癸未至,强力行房,所泄半精半血;少年施泄无度,亦多精血杂出。虚滑者,血不及变,乃为赤浊。”

(4)注意与进食有关,特别是高蛋白食品,或饮水过少,或运动量过大,一过性生理性尿液混浊相鉴别。因此,鉴别诊断中,首先是来源于溺道,其次是排除一过性生理性尿液混浊,其三是肾功能不全者不在此列,但可参考。即可作尿常规、乳糜试验、尿培养、肾功能测定等相关检查以资鉴别诊断。

辨证施治

1.肾虚不固证

证候:尿混浊色白反复发作,迁延不愈,小便频数,腰脊酸软冷痛,形寒肢软,精神萎顿。舌质淡,苔白,脉细弱。

基本治法:益肾固涩,导湿泄浊。

方药运用:菟丝子丸。本方来源于清代程钟龄《医学心悟》,方中菟丝子、沙苑子补益肾气,固藏肾精;石斛滋阴清热;山药健脾益肾涩精;茯苓、车前子利湿化浊;茯苓配菟丝子,有茯菟丹之意,亦可固精兼渗湿;车前子配菟丝子,为王旭高之法,专导败精之流注;远志宁心安神,合补肾药则交通心肾;牡蛎固涩肾精。故本方为脾肾双补,补涩兼施,合渗利药无留邪之弊。肾虚不固是尿浊的虚证,病程较长久,肾气不足势必发展为脾肾阳虚和心肾阴虚两个常见类型。脾肾阳虚为主,常见白浊,可选鹿茸补涩丸合黄瓜散。心肾阴虚可表现为白浊,更常见赤白浊,可选坎离既济丸,见赤浊加小蓟饮子,方中天冬、麦冬、知母、黄柏、丹皮养阴清热;熟地、当归、白芍、龟板胶、鹿角胶填补肾精;而加郁金、菖蒲、萆薢可加强芳香化浊、分清导浊功效。

中成药:①五子补肾片,每次6片,每日3次,温开水送服;②金锁固精丸,每次3~6g,每日3次,淡盐汤送下;③健肾地黄丸,每次60粒,每日3次,空腹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。

食疗:金樱子粥:金樱子10~15g,粳米(或糯米)100g。先将金樱子加水200ml,煎至100ml,去渣取汁,入粳米,再加水600ml,煮成稀粥。每日早晚温热服食,5~7天为1疗程。

2.脾运失健证

证候:小儿、年老体弱、大病后体质未恢复者,尿意不畅,尿色乳白,尿浊如泔水,如泥浆,面黄肌瘦,神疲乏力,腹部膨胀,厌食,口干,便溏,尤在多食油腻,甘甜食物及疲劳之后容易诱发,或使用渗利之品病情反而加剧。苔薄或舌质淡,脉缓。

基本治法:运脾消积。

方药运用:保和丸合运脾合剂加减。方中苍术运脾燥湿,合厚朴为平胃散意;白术、茯苓、薏苡仁健脾助运,化湿消积;山楂、神曲、谷芽、麦芽、莱菔子、鸡内金化食消积下气;陈皮理气和胃;连翘清热散结。本方常用于小儿或老年人,如青壮年者药量要加大。脾虚气陷之白浊,常表现为心脾两虚。如四肢疲倦,软弱无力与情绪波动、精神紧张或思虑过度同时存在而诱发白浊,可用补中益气汤合通灵散等加减。心脾两虚也可出现赤浊,责之于脾不统血,拟归脾汤加熟地、阿胶(又名黑归脾)施治。《病机临证分析·小便浑浊》:“脾胃湿热下流者,多淋漓不尽,宜治浊固本丸,燥湿渗热。”化湿浊常用药物,如菖蒲、郁金、薏苡米、土茯苓等,可在辨证基础上,择其一二使用。

中成药:①参芪健胃冲剂,每次10g,每日3次,开水冲服;②参苓白术丸,每次6~8g,小儿用量酌减,每日2次,淡盐汤送下;③健脾资生丸,每次9g,小儿用量酌减,每日2~3次,米汤或温开水送服。

食疗:白雪膏:山药、芡实、莲米各30g,粳米、糯米、白糖各1000g。以上除白糖外,磨成细粉,加水适量,揉成面团,做成糕。然后将糕上笼,用武火蒸25~30分钟,熟透,加入白糖即成。作点心食用。

3.湿浊下流证

证候:尿液混浊,或白如米泔,或如泥浆,色或白或赤,无尿急涩痛。头重胀痛,肢倦身重,胸脘痞闷,纳谷不馨,或有恶心,渴不欲饮或口甜黏腻。舌苔白腻,脉濡或滑。

基本治法:清热导湿。

方药运用:八正散加减。本方瞿麦、萹蓄苦寒通利膀胱湿热,瞿麦专走下焦,萹蓄利小便为君药;车前子、滑石甘寒清热利水,淡渗利湿;木通苦寒清热,通窍利湿;山栀清热泻火,导泻三焦湿热,四药共襄瞿麦、萹蓄清热利湿,通淋利尿,为臣;大黄清热泄浊,从二便分消蕴结之邪,为佐;甘草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,为使。总之,本方苦寒为主,淡渗为辅,膀胱之热,随湿邪而出,气化功能得以恢复,浊邪得清。热重于湿,可加黄柏、赤茯苓、青黛、灯心草等;湿重加石韦、冬葵子、泽泻等。苦寒药容易败胃,中病则减,并注意热与湿之间的转化。热流膀胱证属于热证、实证,以祛邪为要,诚如《赤水玄珠·白浊》指出:“不可先用补剂及止涩之药,盖此症始未有不因于湿热下流者,补涩太早,反闭其邪,浊愈甚矣!”

中成药:①尿感宁冲剂,每次15g,每日3次,开水冲服;②四妙丸,每次3~6g,每日3次,温开水送服;③宁泌泰,0.38g/粒,每次4粒,每日3次,温开水送服。

食疗:泥鳅炖豆腐:泥鳅鱼500g,去鳃肠内脏,洗净,放锅中,加食盐少许,水适量,清炖至五成熟,加入豆腐250g,再炖至鱼熟烂即可。吃鱼和豆腐,喝汤,分顿用之。有清热利湿功效。

4.热流膀胱证

证候:常突然发病,急性发作,尿液混浊而黄赤,有尿频、尿急、尿痛。腰膝酸软,或头晕耳鸣,纳呆,口干、口黏、或口苦。舌苔黄腻,脉濡数或滑数。

基本治法:分利湿浊。

方药运用:萆薢分清饮加减。选自程国彭《医学心悟》,萆薢分清饮,本方萆薢分清去浊,治尿浊之要药,治湿而不伤阴,为君药;白术健脾化湿,茯苓渗湿,车前子导湿,则萆薢分清去浊之力更宏,为臣药;黄柏清泄湿火,莲子心清热涩精,丹参去瘀生新,为佐药;石菖蒲化浊通窍,引诸药入精室。各药相合,清涩并用,有清热利湿,分清去浊功效,但本方重在分利湿浊,清热之力不强。如湿重可加泽泻、薏苡仁等;热重加导赤散;小腹胀可加台乌药、小茴香;如因油腻饮食容易诱发,可在方中加入神曲、炒山楂、香谷芽;选用清化湿浊的药物,《医学入门》告诫:“不可纯寒药以伤血”是很有见地的,即使需要选用苦寒药,也应配合辛开燥湿之品,如石菖蒲、苍术等,对指导临床用药大有裨益。

中成药:①五皮饮,每次9g,每日2次,开水冲服;②金钱通淋口服液,每次10~20ml,每日3次。

食疗:香菇莼菜汤:香菇放温水中泡透,去蒂,洗净,挤水;莼菜洗净,竹笋尖切成细丝。汤锅置旺火上,倒入清汤和泡香菇的原汁(澄清过滤后用)烧沸,下香菇、莼菜、笋丝,待汤烧沸时加精盐、料酒、味精并盛入汤碗。吃菜喝汤。

转归及预后

尿浊病程短者,经及时治疗,一般能获愈;虚证或虚实夹杂者,恢复较慢,仅个别屡治不愈,应做进一步检查,排除恶变可能。总之,尿浊预后良好。

预防与调护

1.尿浊病人应少吃油腻食品,动物油脂尤应忌食。赤浊者不宜进食温性的食物和调料,如羊肉、狗肉、辣椒、姜、酒等。

2.尿浊若以血性或脓性为主者,除了治疗外,注意多饮水,保持小便通畅,防止尿道阻塞。

3.宜注意劳逸结合,防止过度疲劳而诱发。

4.应注意节制性生活,防止思虑过度而伤心肾。

5.应定期作尿液检查,防止发生其他病变。

临证经验

治疗原则:脾主湿而恶湿,脾主运化,故湿热之证,病机不离脾胃。治以清利二法,但须注意清利不伤阴,或清中寓补,如此则易于见效。程国彭《医学心悟》提出:“肾虚者,补肾之中,必兼利水,盖肾经有两窍,溺窍开则精窍闭也。湿热者,导湿之中,必兼理脾,盖土旺则能胜湿,且土坚凝则水自澄清也。补肾,菟丝子丸主之,导湿,萆薢分清饮主之。”即于补益之中,佐以渗利;渗利之中,可兼补益,关键在于补益而不涩滞,渗利而不伤阴,确定了治浊立法遣方的原则。

1.引起尿浊的原因大致有两点:一是肾虚败精流注,二是湿热流入膀胱。其治疗原则,肾气虚补肾之中必兼利水,所谓“肾有两窍,溺窍开则精窍自闭”;湿热者导湿之中必兼理脾,所谓“土旺则能胜湿,土气坚凝,则水湿亦自澄清”。

2.浊者,小便不清也,属湿热。初宜治脾渗湿热,久宜补肾固精,二陈汤加苍术、黄柏、萆薢,赤色者加丹参。浊病稍久,当固精兼渗湿,萆薢分清饮;中气虚者,补中益气汤。命门阳衰,气不摄血,每致败精为浊,宜桂附八味丸加菟丝子、车前子,以导败精。浊出精窍,与淋出溺窍不同,病久宜固肾,不宜分利,是要旨也。

现代研究进展

1.刁娟娟以萆薢分清饮治疗尿浊

笔者曾治一患者,患单纯性肾病综合征1年余,激素采用中长程疗法,已经减至每日强的松15mg晨起顿服。但近2个月尿中蛋白复现反复难消,在(+~++)之间波动,且其尿检反复有白细胞3~10个/HP,多次中段尿细菌培养无阳性结果,尿液清,但尿中经常可见漂浮甚少量絮条状黄白色脓性分泌物,患者除尿次略多无任何不适,反复用西药抗生素治疗无效,按淋证用中药清热利湿治疗也无效,反复思考不得其解。后考虑虽尿液整体为清亮,但毕竟有不清之物,仍应以尿液不清辨之。故根据患者久病,面色黄而少华,倦怠,尿液不清,尿次略多,排尿无所苦,舌淡略胖有齿痕,苔白腻,脉沉濡,辨病为尿浊。此为脾肾两虚兼夹寒湿证,以丹溪萆薢分清饮加减,药用:萆薢12g,石菖蒲9g,益智仁9g,乌药6g,白术9g,茯苓9g,党参9g,丹参9g,甘草6g。上方服用5剂,患者尿中黄白色絮状脓性物明显减少,7剂后尿中蛋白开始转阴,尿检:白细胞(-),1年半后完成激素中长程治疗,顺利治愈。所以,始终坚持中医辨证施治临床方能获得满意疗效,笔者认为该方主症只要出现尿液不清即可应用该方加减,病机当为脾肾两虚兼夹湿浊,而不应该以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来局限中医思路。

2.秦有学尿浊治验例析

杨某,15岁。2003年5月16日初诊。其父诉病史,晨母倒儿夜尿时发现盆底沉淀积粉似碘盐末,时轻时重,经县、市、省级医院多次诊治,化验血尿常规定、尿细菌培养、彩超双肾、双输尿管、前列腺及膀胱、CT均无异常。病程3年之久,家长唯恐重病,多方辗转求医,服抗菌西药罔效。索阅病例,迭饮中药八正散、五淋散、程氏萆薢分清饮、萆薢分清饮、止浊固本汤、六味地黄汤、知柏地黄汤、金锁固金丸,毫无寸功。望患儿面色不华,疲乏懒言,神情萎顿。问之:纳减便溏,小腹似下坠感,溲清长少力,余无痛苦。舌淡苔白,脉虚弱沉细。当时未急用药治疗,嘱留夜尿亲目睹。见碗四旁及底部沉淀物散在,均匀微小莹莹透明如味精,随呼同行视,均未曾见之,难辨何症。后想先贤之言,遂书方保和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:药用炙黄芪10g,红力参10g(去芦头,碎,另煎汁兑服,分3次食参渣),炙甘草10g,炒升麻6g,柴胡6g,炒白术10g,炒芡实10g,陈皮6g,肉桂5g。取6剂,水煎服,每日1剂。先将诸药温水浸泡30分钟,其间搅拌1次。温火第一煎20分钟,二煎30分钟,混合,早、中、晚每8小时服药1次,以维持血药浓度,发挥君臣佐使功效。二诊:6剂服完,尿中沉淀物消失。续守病守方,恒服2月,痼疾痊愈,随访健康。

3.王琦辨证论治尿浊

王琦教授《王琦男科学》中提出:尿浊主要病因是泌尿系感染、丝虫病、肿瘤。证治分为:①湿热内蕴,治宜清热利湿化浊,方选萆薢分清饮、导赤散、龙胆泻肝汤加减。②脾虚气陷,治宜健脾益气,升清固涩,方选补中益气汤,或醒脾升陷汤加减。③阴虚火旺,治宜滋阴清热,凉血化浊,方选知柏地黄丸、大补阴丸、二至丸等加减。④肾阳虚衰,治宜温肾助阳固涩,方选鹿茸补涩丸、右归丸等加减。

4.张泽生认为尿浊有虚有实

尿浊者,小便混浊,白如泔浆或夹凝块,或如油脂,或呈败絮之状,亦有夹带粉红色,尿时不痛。其证多由脾运失健,湿热下注所致,日久脾肾受戕,迁延难愈。

大凡赤浊多属阴血不足或湿热下注;白浊乃阳气虚寒,统摄无权,精微下趋所致。

初病尿浊或夹脂块、血丝、尿道或有堵塞灼热感,兼口渴苔腻,脉濡数者,多由湿热下注,浊气流入膀胱使然,治以清利湿热,余常用萆薢分清饮加减,夹血者益大小蓟、白茅根治之。

经云:“阴精所奉其人寿,阳精所奉其人夭。”奉者,脾胃和,谷气升;降者,脾胃不和,谷气下流。症见尿浊反复,溲色如浆,少腹坠胀,神疲乏力,治宜升提脾气,脾复正位,而浊自已,一般可以补中益气汤加减。

溲浊日久,脾伤及肾,见溲白如脂胶,尿频不痛,腰酸头晕耳鸣,夜不安寐者,余常以桑螵蛸散治之,有益肾固涩之功。兼肾阴不足,湿热下注者,宜益肾清利,但用药不宜过分寒凉。盖寒性凝滞,易伤脾阳。唯甘寒佐以淡渗最为相宜,盖甘能化气,淡能利窍,余常用六味丸加通草。李时珍曰:“通草色白而气寒,味淡而体轻,引热下降,而利小便。”

小结

1.浊证是以尿道流出混浊尿液或精液为主要特征的疾病。流出混浊尿液为尿浊,尿后流精或流出血性、脓性等混浊的精液称精浊。以流出液的颜色又分白浊与赤浊。

2.浊证要与膏淋、白淫、血尿等疾病相鉴别,辨证时应注意气血、虚实的关系。

3.尿浊的实证以湿热下注为主,虚证以脾肾两虚为主,精浊的实证以痰浊下注为主,虚证以心肾两虚为主。

4.小便之混浊,皆属精微物质之外泄,以治心、脾、肾为主,因精之主宰在心,精之所生在脾,精之藏制在肾。再结合寒热虚实之辨证而治之,是治浊证之关键。治疗时清化湿浊或清化痰浊的药物不但在实证时使用,在虚证的治疗中也应适当选用,而赤浊的治疗应加用凉血清热之品,但应注意不可过用纯寒药以伤血。

5.预防与调护,尿浊病人应少吃或忌食油腻食品,不宜进食过温性的食物和调料,如羊肉、辣椒、酒等;注意多饮水,保持小便通畅,防止尿道阻塞;宜注意劳逸结合。

WWw.XuezuoCai.coM学做菜美食网,收录鲁菜、川菜、苏菜、粤菜、浙菜、闽菜、湘菜、徽菜等菜系家常菜谱、西餐做法及各地美食小吃,美食攻略,早餐、午餐、晚餐食材选配做菜方法。
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
联系电话:17898872021

标签: 浑浊